支撐網絡是現代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通信網絡是由通信業務網絡和通信支撐網絡兩大部分構成。業務網絡是指向用戶提供諸如話音、數據、圖像以及多媒體信息業務的網絡,在業務網絡中傳遞的是各類業務的信息信號。支撐網絡是指能使業務網絡正常運行的、功能增強的、提高全網服務質量的、起支撐作用的網絡,在支撐網絡中傳遞的是控制、檢測、管理等信號。通常把信令網、數字同步網和電信管理網(TMN)稱為現代電信網的三大支撐網絡。這三大支撐網絡的建立,是通信業務網絡提供高質量、高可靠性、高效益的電信業務服務的重要保證。
● 信令網絡:
信令(Signalling)是指通信網絡中的控制指令。它可以指導通信網中的終端、傳輸系統、交換系統協同工作,在指定的終端之間(信源到信宿)建立臨時的通信通道,并維護其正常運行。信令的傳送要遵循一定的規約和規定,這稱為信令方式,它包含信令的結構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傳送方式和控制方式。選擇合適的信令方式,關系到整個通信網通信質量的好壞及投資成本的高低。信令網絡(或信令系統)是指為完成特定的信令方式時所使用的設備、線路、軟件等的集合,信令網絡是通信網絡的神經中樞系統。
信令按其工作區域不同可分為用戶線信令和局間信令。用戶線信令是指用戶終端和交換設備之間的信令,在用戶線上傳送,主要包括用戶向交換設備發送的監視信令(主、被叫的摘、掛機信令)和選擇信令(被叫號碼等);局間信令是指交換設備和交換設備之間、或交換網絡與其它網絡之間(如交換網絡與智能網絡之間)的信令,在局間中繼線上傳送,用來控制交換設備間(或網絡間)的接續和拆線。按其信令傳送通道與用戶信息傳送通道的關系不同,信令可分為隨路信令和共路信令。隨路信令是指信令通道和用戶信息通道合在一起傳送的一種方式;共路信令是指信令通道和用戶信息通道是分開的,信令的傳送通道是專設的,這種專門傳送信令的通道稱之為信令鏈路,一條信令鏈路可以傳送多條(幾百或更多)用戶的信令,因此,共路信令也稱之為公共信道信令。共路信令與隨路信令相比,突出的優點是:信令傳送速度快、信令的信息容量大、縮短呼叫建立時間、有利于新業務的開放發展、有利于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現代化通信網的管理,等等。因此,共路信令在目前現代通信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ITU-T先后制定過屬于隨路信令的有:No.1、No.2、No.3、No.4、No.5、No.5bis、R1、R2等信令系統;屬于共路信令的有:No.6、No.7信令系統。目前,No.1、No.2、No.3、No.4、No.5bis、No.6的信令系統由于體制陳舊已不再使用,No.5信令主要使用在洲際長途電路上;R1信令應用于貝爾系統的北美通信網(T1型線路);R2信令主要應用于歐亞地區的通信網(E1型線路);No.7信令是最適合現代通信網及其發展的信令系統,它是一種數字信令,現代通信網所使用的是No.7信令(SS7)。我國的信令系統最早使用的是中國1號信令,它是基于R2制定的,目前在網很少使用或在特定情況下使用;當前我國通信網亦廣泛使用的是基于SS7的中國7號信令。
我國采用No.7信令網的結構是三級,包括全國長途信令網(HSTP)、各地本地信令網(LSTP)和信令點(SP)。我國信令網中信令區的劃分與我國三級信令網結構相對應,分為主信令區、分信令區和信令點。主信令區按中央直轄市、省和自治區設置,配置一對HSTP;分信令區原則上是以一個地區或一個地級市來設置,配置一對LSTP。信令點編碼采用24位全國統一編碼,其中主信令區、分信令區、信令點各8位。No.7信令網是在傳統的通信網絡發展起來,它必須要適配于IP網絡、其他異構網絡等新型網絡。
● 數字同步網絡
在現代通信網中,已基本上實現了通信網絡的數字化,為提高數字信號的傳遞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須對這些數字通信網中的終端、傳輸網絡、交換網絡的時鐘速率進行同步,以使提供的業務信號其間協調一致的傳遞。為此,所謂網同步是指通過適當的措施使全數字通信網絡中的數字交換系統和數字傳輸系統以及終端設備等工作于相同的時鐘速率。相同的時鐘速率,必須要達到時鐘頻率的同步和時鐘相位的同步。那么為了實現和完成網同步,所形成的網絡就是數字同步網絡。
在我國,數字同步網節點分為三級。一級節點采用一級基準時鐘,二級節點采用二級節點時鐘,三級節點采用三級節點時鐘。一級基準時鐘分為全網基準鐘PRC和區域基準鐘LPR兩種。PRC由自主運行的銫原子鐘組或銫原子鐘與衛星定位系統(GPS和/或GLONASS及其他定位系統)組成。PRC是全網同步基準的根本保障。LPR由衛星定時系統(GPS和/或GLONASS及其他定位系統)和銣原子鐘組成。它既能接收衛星定位系統的同步,也能同步于PRC,LPR是各省的同步基準源。一級基準時鐘的性能指標由ITU-T G.811規定。二級節點時鐘(SSU-T)是各地市接收LPR同步基準源的同步節點。三級節點時鐘(SSU-L)由高穩晶體鐘組成,三級節點時鐘一般設置在本地網端局以及傳送層匯聚節點處所在通信樓。ITU-T G.812規定了二/三級時鐘的性能指標。
在數字同步網絡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是大樓綜合定時供給系統BITS。BITS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設備,由它溝通整個四級同步網絡。一方面它受上一級時鐘的控制,輸出信號鎖定于上一級基準時鐘,另一方面它又作為一個時鐘源,向局內的各種設備統一提供時鐘信號。BITS也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作為基準時鐘源。同步網絡應包括時鐘同步和時間同步等。
● 電信管理網(TMN)
因為:一是隨著電信技術迅猛發展、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網內交換設備和傳輸設備的數字化比例不斷提高,數量和種類也不斷增加;二是由于網絡規模急劇膨脹,網絡的異構性和復雜度大大提高;三是運營成本劇增,管理人才匱乏,網絡的運行、維護和管理開銷越來越大;四是條塊分割嚴重,設備利用率低,服務質量難以提高;五是對網絡的可靠性、服務質量及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ITU-T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了TMN的概念。依據ITU-T在M.3010的建議,電信管理網(TMN)提供一個有組織的網絡結構,以取得在各種操作系統之間、操作系統與電信設備之間的互連。它采用具有標準協議(Q系列)和信息的接口,進行管理信息的交換。
TMN由操作系統、工作站、數據通信網(DCN)、網元組成。其中網元是指通信網絡中的通信設備,可以是交換設備、傳輸設備、信令設備、接入設備等等。TMN管理功能分為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計費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個方面。TMN管理功能的分層從上到下分為事物管理層、業務管理層、網絡管理層和網元管理層五個層次。
我國電信管理網絡是以電信總局的網管中心為網絡中心,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省網管中心,共計30多個主干節點,形成一個全國性的骨干網絡(DCN)。通過該網絡,把各省、市、自治區的不同專業網管連接起來。而省內地、市的網管中心又與各省的網管中心相連。在各本地網管中,按專業劃分VLAN,通過DCN網進行集中管理。
現代電信管理網(TMN)不僅僅只是對通信網絡中通信設備的管理,來提高設備運行質量和業務服務質量。而是集成了電信運營方面的管理,稱為電信運營支撐系統(BOSS,Business & Operational Support System)。BOSS是以電信管理論壇(TMF)提出的eTOM為模型和理論,以實現客戶關系管理(CRM)。BOSS根據其用途不同,包括分析支撐系統(ASS)、管理支撐系統(MSS)、電子運維流程支撐系統(EOPSS)等,而且正在發展為新一代運營支撐系統(NGOSS)。
在支撐通信網絡專業內主要介紹如下圖所示的內容: